光电信息工程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以及国防部门从事信息技术、光电技术的研究、设计、系统集成以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 培养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较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及应用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 掌握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光电信息探测、感知、处理、传输等方面的原理和应用技术;
3. 具有设计、开发、集成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 在本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 学制与学位
学习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引导性专业,是以光电为主,光、电、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涉及光电测量技术、光通信技术、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以航空航天机载设备中的高新技术为知识载体组织教学,并兼顾国民经济发展对本专业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对自动化领域人才的需求。
五. 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通讯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测试技术、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光电检测与系统、光纤技术与系统、图像处理与识别等。
七.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基准部分和拓展部分组成。基准部分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选修类课程、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和全校公共选修类课程六个模块;拓展部分为自然科学类课程、学科类课程、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三个模块。
课 程 体 系
自然科学类课程
|
学科类课程
|
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
|||
拓展部分
|
|||||
自然科学类课程
|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
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类课程
|
专业选修类课程
|
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
全校公共选修类课程
|
数学、物理、化学
|
外语、两课、体育、军事理论、军训
|
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
专业选修课程和跨专业选修课
|
各类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
公共选修课程
|
基准部分
|
八.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认识实习、材料工艺与加工实习、机械课程设计、电子实习、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
九. 毕业最低学分设置
本专业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是必须修完基准部分规定的全部课程,最低学分的设置见下表.
课内总学分
|
自然科学类课程
|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
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类课程
|
专业选修类课程
|
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
全校公共选修类课程
|
176+(24)
|
34.5
|
33+(15)
|
57
|
4
|
37.5+(9)
|
10
|
13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