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链接

师资队伍

创新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创新团队 -> 正文

大科学装置研究团队

来源: 日期:2022-12-26点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下简称“大科学装置院”)于2022年3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56年为满足“两弹一星”惯性制导的急需,由钱学森先生提议我国惯性技术的奠基人林士谔先生创建的国内第一个“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研究室。2003年成立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重点开展陀螺仪及其惯性导航等相关研究。200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超高灵敏原子自旋磁场和惯性测量技术的研究,并且精密仪器与量子传感研究团队逐步壮大,成为北航“四大模式”(“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团队典型代表之一。2019年,精密仪器与量子传感研究团队,率先加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而新成立的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成为其下属的精密仪器与量子传感研究院。2022年3月,北航正式成立大科学装置研究院,以便推动房建成院士牵头申请并获批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教育部为北航单独设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生招生专项指标,每年在原有招生指标基础上增加专项招生指标100名,其中博士生和硕士生各增加50名。大科学装置院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的学术型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电子信息、机械两个专业学位类别的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大科学装置院科研团队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始终坚持以“和谐、创新、发展”、“三代人的陀螺梦”的理念为指导,传承和弘扬“永恒的陀螺精神”。团队支撑的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于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1,2017年和2022年在教育部“双一流”学科评估为A+。

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

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基地

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房建成院士牵头的高水平“大团队”,获批“导航制导与传感——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新型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团队。共有教师119人,其中北航教师64人、北航兼聘博导58人、北航杭州和宁波研究院属地化科研人员37人。包括两院院士6人(含兼聘),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四青”人才10人次。现有博士生导师89人(其中全职博导31人),硕士生导师16人。计划2022-2023年新增校内兼职博士生导师约10人,新增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约20人,新增硕士生导师约10人。

房建成院士团队师生合影(2021年10月)

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拥有多个“大平台”包括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极弱磁测量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量子传感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中英量子传感技术”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极弱磁空间及应用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高速磁悬浮电机技术”北京市工程中心、“精密电磁控制技术与装备”浙江省工程中心、杭州市芯片化量子传感器与系统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超高灵敏惯性测量装置研究平台、原子磁强计研制平台

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科研平台

大科学装置研究院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大项目”,2021年获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承担科技2030重大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中量子精密测量方向的两个项目,已通过立项论证评审,以服务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家安全、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等领域。同时,还承担了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民用航天技术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面局部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整体夜景图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效果图

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科研团队坚持不懈、努力拼搏、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大成果”。研制成功核心指标国际领先的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实验研究装置、小型化原子自旋陀螺仪原理样机、高精度光学陀螺位置姿态测量系统及磁悬浮惯性稳定平台、卫星新型姿控储能两用飞轮、大抽速超高真空磁悬浮复合分子泵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系列创新成果。发表SCI论文6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十九届中国专利金奖1项等。

团队荣获的代表性国家级奖励

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科研团队依托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高质量人才,取得了丰硕的人才培养成果。2007年以来,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国家一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百篇/北京市北航/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8人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研究生5人、首届中国(国际)传感器大赛特等奖1项、北航“研究生十佳”博士生7人。

团队培养的孙津济博士荣获全国百篇优博

团队培养的任元博士、周新秀博士、彭聪博士、宋欣达博士、姜丽伟博士荣获国家一级学会优博,魏凯荣获北京市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