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头人:赵慧洁(蓝天学者、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
研究骨干:袁艳(教授)、肖文(教授)、钟麦英(教授)、潘锋(副教授)、朱庄生(副教授)
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新型成像技术发展前沿,以“摄影测量与遥感”国防紧缺学科为依托,以“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的“空天探测科学技术部”为研究基地,开展新型成像探测技术与系统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重大应用的自主创新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光学成像探测技术、遥感系统建模仿真与处理技术、空天测试技术及装备、遥感稳定平台与高精度定位定姿技术及系统。
在新型光学成像探测技术方面,研制了基于AOTF的画幅式地面成像光谱仪、偏振成像仪、光谱/偏振/三维集成成像仪,实现了目标多维信息的获取,将为植物生理、遥感真实性检验等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亟需的谱、图、构一体化信息;研制了光场成像仪,突破了空间目标光学特性建模、仿真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目标在轨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遥感系统建模仿真与处理技术方面,开辟了我国高分辨率遥感系统成像建模、仿真、处理与评价一体化全链路分析研究方向,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像光谱高精度全链路仿真和应用处理系统,正应用于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中。
在空天测试技术及装备方面,突破了基于光学数字全息的原位三维显微成像关键技术,实现了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对生物细胞三维形态变化情况的实时定量观察;面向抗金属零件反光以及数据实时处理等特殊测量需求,研制出高精度原位三维测量系统,解决了我国大飞机研制、大型雷达卫星天线研制等应用领域中的变形测量共性瓶颈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遥感稳定平台与高精度定位定姿技术及系统方面,研制了小型挠性陀螺POS、中高精度光纤陀螺POS、高精度激光陀螺POS、高精度大负载惯性稳定平台、轻量化快响应稳定平台,应用于时空联合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航空测绘相机、LiDAR、干涉SAR等航空载荷的1:500比例尺测图。
近年来,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检索40余篇,EI检索1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0余项,已授权48项。
未来,团队将继续依托现有研究基础,紧密围绕国防工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在谱图/结构/偏振等多维信息集成探测、计算成像、量子探测、红外光谱成像、成像光谱系统应用能力评价和性能指标优化、极端尺寸三维测量、遥感数据质量提升与地物特性高精度反演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