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头人:房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
研究骨干:樊尚春(国防511人才)、任章(长江学者)、郭雷(长江,杰青)、徐立军(长江,杰青)、张春熹(973首席)、孟晓风(教授)、钟麦英(教授)、吴淮宁(教授)、刘刚(教授)
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荣获“首都教育先锋号” 荣誉称号(2011年)
团队围绕我国载人航天、新一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新一代导弹武器、新一代战机等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超高精度原子陀螺等国际前沿,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为依托,以“惯性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基地,开展了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重大应用的自主创新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三个研究方向:航天器姿态控制高精度长寿命惯性执行机构,高精度与新型惯性敏感器技术,高性能惯性导航与组合导航系统技术及应用。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继承老一辈“团队协作、联合攻关”的优良传统,历经近六十年的三代发展历程,形成以前沿探索理论研究为先导,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到国家重大型号应用为主线的长期稳定的创新群体。群体以房建成为学术带头人的“新型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先进惯性仪表与导航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为核心,共同建立国家重点学科创新平台、共同建立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共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共同建立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为我国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