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English
搜 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合作项目
合作项目

1)高分辨率空间探测载荷与遥感应用技术方面

我院与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国家实验室空间科学技术部主任、皇家工程院院士Richard Holdaway教授团队一起建设了第一代原子干涉陀螺实验平台,北航参与了由RAL作为副组长单位的HYPER——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应用原子干涉陀螺仪的航天任务。北航发挥自身在惯性技术方面的优势,并结合RAL实验室在探测载荷研制方面的雄厚基础,联合开展了空间探测用高分辨率原子磁强计、原子自旋陀螺仪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北航搭建了第二代原子陀螺仪研究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原子自旋陀螺仪效应。特别是在原子磁强计方面,已实现20ft/HZ12 灵敏度的磁强计原理验证。目前,我院与RAL实验室面向未来我国空间探测和欧空局“火星快车”等计划需求,联合开展探测载荷的原理样机研制。

2)微纳卫星及组网编队技术方面

本方向立足已有研究基础,面向更具创新性的空间探测与对地探测任务及航天新技术验证任务需求,瞄准国际上空间探测小卫星平台技术的发展前沿,开展微小卫星组网编队系统总体技术,基于新型器部件及载荷的模块化微小探测器集成技术,高分辨率空间探测平台姿轨测量与控制系统技术,多星在轨可重构混合编队飞行技术,多星多任务规划与调度及协同控制技术,完成基于新型姿态测量系统和惯性执行机构的微小卫星GNC系统模块化集成验证,最终构建基于微小卫星组网编队系统技术的综合验证平台,2013年达到飞行验证条件。提升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的水平,为空间探测基础设施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与英国萨瑞大学sir Martin Sweeting教授团队以及曼彻斯特大学hong wang教授团队在微纳卫星集成化一体化设计、基于微小型器部件的姿轨控系统、飞行器导航定位与控制等方面开展项目关键技术的合作研究。

3) 深空探测的前沿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方面

本方向将重点研究月球与火星表面探测传感节点的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星表物质原位探测方法,研究新一代着陆器、下降和返回器上升期间的自主导航、制导与控制方法以及减速与悬停等关键技术、研究空间生物参数无创实时监测新方法,航天员生理生化参数提取及融合技术,研制空间生物生命智能传感器系统。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在月球与火星科学探测任务分析、新一代着陆器、下降和返回器自主导航、制导与控制、月球与火星表面探测载荷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我国“探月三期”以及“火星及行星探测”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

与英国Open大学John Zarnecki教授团队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Zarnecki教授已从事哈勃太空望远镜、哈雷彗星的Giotto计划,探索土星、土卫六的Cassini/Huygens计划等研究三十余年,是著名的空间科学专家,研究成果5次在Nature杂志发表,将为中英双方在ESA的火星快车,中国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修改密码

教研机构

基地建设

学科专业

常用链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B座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