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牵引提质量,创新驱动谋发展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24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办学质量提升主线,以改革牵引质量提升,以创新驱动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学院建设。
一、强化党建引领,以改革牵引学院党建与业务高质量融合
1.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内生动力。学院党委深入落实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各级各类“学习日”活动612次。强化党建引领,树立榜样示范,测控系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成立“仪光先锋”学生党建创新服务中心,优化学生“学习日”集体备课机制,全年获批22项学生党支部党建创新基金项目,数量连续蝉联全校第一。制定工作计划,实施3个方面、12项工作举措,组织教师党员赴西柏坡、遵义开展学习教育。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四个落实”,认真主动接受校党委巡视监督,深入查找制约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潜在风险和主要问题,持续推进学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教师党员赴遵义开展党纪主题学习教育
2.强化党政协同,推动综合改革。以学院-系所-教师为主线稳步推进综合改革,出台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绩效分配方案等系列制度及管理办法,上线OA业绩考核一张表。强化以“永恒的陀螺精神”为主题的学院文化建设,持续推动《永恒》话剧、“仪光之星”评选等文化品牌项目建设,获批学校“大思政”示范项目。
《永恒》主题话剧展演
二、坚持目标导向,以创新驱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学科建设,突出龙头作用。围绕“十四五”学科和学院战略布局规划,持续优化创新学科方向和团队。2024软科排名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蝉联全国第一,光学工程学科排名取得大幅进步,位列全国前茅。“双一流”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2.强化五育并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强基计划本科专业首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以系所为基础创新优化基层教学组织,注重成果培育,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全国仪器类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课件”1项,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二等奖、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牵头组织完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领域全国11门核心课程的建设任务,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多个培养项目入选工信部工程硕博士培养“五个100”计划,获工信部工程硕博士优秀导师1人、特色优质课程1门及精品教材1本。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基地1个,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1个,获批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立项资助(重大类)1项。
学院首届强基计划班合影
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领域工程硕博士核心课程验收评审会
强化五育并举,服务成长成才,构建“1空间+3中心”学生发展服务体系,学生作品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1项、首都挑战杯金银铜奖各1项,学院连续四年在“冯如杯”科技竞赛中荣获“优胜杯”。获评“沈元奖章”和“沈元奖章提名奖”各1人,“北航榜样”单项奖1人,北京市先进班集体1个。学院荣获共青团文艺最高奖“艺馨杯”,男子篮球队获得校篮球联赛总冠军。
3.突出四个面向,有组织科研取得新进展。多项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超高灵敏量子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设计方案获工信部批复。科研项目有序开展,科研经费到款连年提升。科技贡献再立新功,王琼华教授团队成果获得202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9项,面上项目13项(增长62.5%)、青年基金项目5项(增长25%),博士生基金1项。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著429项(增长25%)。相关成果获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等多项国家级奖项。徐立军教授获2024年IEEE仪表与测量学会最佳应用奖(每年仅1项)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士。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王琼华教授团队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4.拓展国际合作,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引进国家级人才3人。4人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4人获得博新计划支持,1人获得博士后派出项目。邀请外国专家来华交流51人次,开设引智课程1项,讲座和报告近100学时,年度引智专家数量创历史新高。拓展与芬兰阿尔托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主办3次双边研讨会,协办2次国际会议。入选国际IEEE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OSA)Fellow各1人。国际学生数量和学生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北航-新加坡仪器科学与技术双边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