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团队是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教学与科研单位,由光电技术研究所、光电工程系组成,行政隶属于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与光电工程系共同承载光学工程学科(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其中光电工程系重点承担光学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前沿探索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光电所重点承担型号项目、工程化研究及成果转换。光电团队从1982年建立至今,一直引领国内高精度光纤陀螺及器件技术的发展,开创了我国高精度光纤陀螺的从无到有,加速了光纤陀螺惯性测量与导航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以此引领和推动了国内光纤陀螺光电子器件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光电团队研究领域涵盖光学、电子、自控、计算机、机械、物理等多个学科,主要从事以下六个方向的研究工作:1)光纤传感测量与先进光学仪器技术;2)光量子理论与空间光电技术;3)光学探测、成像与制导控制技术;4)惯性测量与组合导航系统技术;5)微纳光子学与系统;6)激光与光电子技术。
光电团队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研究专长互补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本学科共有教职工40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教授8名,副教授18名,讲师14名,其中具有海外教育及科研背景的人数超过80%,师资力量雄厚。
近五年光电团队得到了“211工程”、“985工程”、国防科工委条件建设经费共计8000多万元的投入,建成了国家级“光纤陀螺工程化基地”,并依托“惯性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新型惯性仪表与导航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仪器专项、国家“973”研究、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共计近百项,总经费超过3亿元。本学科实验室总面积近6000平米,包括先进光学综合仿真与测试实验室、电路与信号处理仿真与测试实验室、微纳加工洁净实验室、精密光学组装实验室、复杂环境模拟实验室等,拥有先进齐全的光电子器件研究与生产设备,设备总资产近3000万。
在科学研究方面,光电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某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某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863先进承担单位”、“杰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以及“蓝天创新团队”等多种荣誉称号;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光电团队培养了大批高水平学术研究型与专业技术型人才,1名研究生获评学校“十佳研究生”称号,近10名研究生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人次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0人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近三年,本学科授予全日制博士学位27人,授予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119人,授予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114人。毕业研究生80%进入高校、中科院、军工科研单位和大型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