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的前身是为了满足我国两弹一星工程惯性制导的急需,由我国惯性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林士谔先生在北航创建的陀螺惯导研究室。在六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在导航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培养了一大批包括院士在内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导航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承载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和仪器仪表工程中的精密仪器及机械方向,拥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我国在导航技术领域领先的教学和科研基地。目前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共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包括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航卓越百人1人、北航蓝天新星1人,形成了具有雄厚实力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在科学研究方面,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围绕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导航技术领域的新原理、新方法和前沿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凝练出先进惯性仪表及系统技术、卫星导航、组合导航与制导系统技术、图像处理与视觉导航技术、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技术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了包括“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国家民用航天科研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重大和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多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以服务国防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为宗旨,形成了“发挥科研创新优势,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托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高水平特色人才;强化国际合作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已与英国的牛津大学、卢瑟福-阿普尔顿国家实验室等一些国际上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学生联合培养与交流机制。